冬奥圣火即将熄灭,平昌的跌宕起伏终将画上句号;对中国军团来说,难言完美,但仍有很多惊喜和感动。总有那么一刻,让你感动,总有那么一刻,让你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总有那么一刻,让你封存在记忆里。这就是体育的力量,奥运的魅力。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对中国军团来说是大考,也是中考,因为我们已切换身份,从准东道主迈向东道主,四年之后的北京,我们将迎来一次终极大考。
1金无需哀叹 四年后再翻身
随着郭丹和李丹在速度滑冰集体出发这个新增项目的冲击奖牌失败,中国军团平昌之行的成绩定在了1金6银2铜位列奖牌榜第16位。单从金牌的数量看,创下了自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来的波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武大靖虎口拔牙夺下这枚金牌之前,舆论一度怀疑中国会以0金收场。但好在,武大靖干干净净的领先到统治让中国军团终于在千万般煎熬中捅破了那层窗户纸,避免了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尴尬。
这是中国军团最有含金量的金牌,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金牌,不仅仅是避免零尴尬,更是中国短道队自李琰温哥华冬奥会后着力打造男队的水到渠成的印证。这枚金牌意味着,男队从配角到了顶起半边天,甚至是此次中国军团的支撑。
23岁的武大靖,21岁的韩天宇,许宏志,20岁的任子威这批年龄适中的队员也经历奥运会的洗礼成为了中国队备战北京的中流砥柱,可以预见的是,四年后的北京,四年后的短道队经历此恶战后,仍是中国军团冲金的绝对主力,而且1金肯定不是他们的目标和追求,恐怕能否超越温哥华才是该给这支队伍定下的基调。
冰强雪弱格局依旧 一时难改
从此次中国军团的奖牌分布来看,冰上项目收获1金3银1铜,而雪上项目则有3银1铜入账,冰上的强势仍在继续,而雪上的瘸脚和偏科仍在短时间内难以有突破。冰上项目的优势由来已久。现在看来,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是中国接下来这四年的拳头项目其中短道是拳头中的拳头。而雪上项目,此次中国运动员参加了15个大项中的12个,除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单板U型槽有争夺奖牌的竞争力之外,基础大项越野滑雪进步缓慢,北欧、雪橇挑战重重,想恶补短板,并非一日之功。
当然,尽管现实严峻,挑战多多。但还是要看到中国选手在雪上项目已有的突破,此次平昌,中国队选手在跳台滑雪女子标准台、男子四人雪车、男子双人雪车、男子钢架雪车、单板滑雪女子平行大回转和自由式滑雪男、女U型场地技巧共7个小项上第一次站上了冬奥赛场。
7个小项中,除了跳台滑雪,大部分都是在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后才成立国家队。中国雪车队在两年多时间里从组建到参赛、完赛,实属不易。“过程是非常迅速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雪车雪橇部部长胡洁在接受采访时感慨。
快速提高的成绩得益于项目的科学发展规划,7个小项按照项目自身特点制定选人、训练和比赛计划,成立国家队就聘请高水平外教,在训练经费、后勤保障等方面大力保障。
尽管从成绩和表现来看,中国队在实现奥运首秀的项目上与世界强队存在不小差距。本届冬奥会,这几支队伍的参赛目的主要是积累大赛经验,为四年后的北京冬奥会做准备。
正视裁判 正视遭遇
想到平昌会很艰难,但没想到会这么艰难。最难在于首金的难产,现在回头看,若不是武大靖这枚500米的金牌,中国军团恐复制1998年长野时的窘境。当然,尽管也是2002年以来交出的最差战绩,但这恐怕也是中国军团真实水平的体现。
竞技体育,成绩为王,但金牌不能说明一切。于是,才有了在短道赛场上李琰的一次次隐忍,而到最后忍无可忍的爆发。如果不是裁判因素,中国短道女队不至于在最具传统优势的500米上颗粒无收,不至于接力项目上先喜后悲。如主教练李琰所说,中国队员有自己的问题,接受一切的判罚,但不意味着裁判可以有双重标准,任别人的犯规于不管。
当然,平昌之行的遭遇,也说明一个问题,东道主,某种意义上就是不公平的代名词,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且竞技赛场,实力为王,不讲道理。如果说有收获,那就是中国要在国际滑联等国际掌握话语权的舞台上有人撑腰,有人说话。裁判有自己的人,评判有自己的意见,这才能真正提升中国在世界体育舞台的地位。
6枚与金牌咫尺之遥的银牌背后,是中国在各个项目上不可忽视的突破。刘佳宇的银牌,让中国单板在奥运的舞台上从来没如此闪耀;张鑫的银牌,是对她过往隐忍坚持的回报;贾宗洋的银牌让人看到了要想夺金必须有完美的发挥,而隋文静/韩聪的银牌让人憋着一口气,也让人看到了曾经荣耀一时的双人滑已又回到世界最顶尖级水平;而李靳宇的银牌,成为了短道队最大惊喜。
新老交替 加快进程
美国00后的小将,17岁的雷蒙德问鼎单板障碍,掀开了00后选手要抢班夺权的征程。他们的天赋,他们的野心,在一次次冲击中显露无疑。而对中国军团来说,17岁的李靳宇在女子1500米短道项目上,抢到一枚银牌,这是李琰才有的果敢和坚决,也预示着中国短道新周期新老交替就在眼前,势在必行。
短道的李靳宇,速度滑冰的高亭宇,两大新生代将经过此次奥运的磨练在老将淡出的背景下,一步步扛起短道女队和速度滑冰队伍的大旗,朝着新领军的角色迈进。当然,还有自由式滑雪U型池的15岁毛头小孩张可欣,吴梦,能在这么小就站上奥运雪上项目的赛场,这是中国雪上项目最宝贵的收获。四年之后,绝对可期。
常馨月的跳台滑雪初登奥运舞台就收获第20名,四人雪橇雪车完成首秀,耿文强作为拓荒者位列第13位,给了人们一记强心针。凤凰雪上公园,张可欣腾空一跃,15岁的小姑娘最终获得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第九名。男子项目上的毛秉强和孔祥芮虽晋级决赛,精彩表现还是赢得观众的掌声。单板滑雪女子平行大回转场地上,宫乃莹、臧汝心和徐小小代表中国,这些成绩都是值得铭记的数字,首次站上冬奥赛场的诸位小将为中国冰雪运动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从无到有,从有到艰难起步后的历史性突破,看得出中国雪上项目一直想突破的那颗心。可喜的是,中国军团第一次站上冬奥的这些项目的选手都几乎是清一色的小将,再扎实走四年,北京才是他们的大舞台。
而对还在坚持的老将来说,36岁的周妍,34岁的王冰玉和五朝元老张昊仍配得上内心响起的最敬佩的掌声。他们的坚持,是对奥林匹克精神不断挑战自我的最好诠释。不知道四年后的北京,还能不能看到周洋,看到张虹,看到王冰玉这样的在各自领域算中国代名词式的人物出现,但在告别平昌时,仍为他们送上最敬佩的赞扬。
跨界跨项:值得肯定,值得期待
钢架雪车的耿文强来自于田径项目,他在过去几年中的急速进步以及冬奥会上的出色表现不仅为中国钢架雪车运动填补了空白,同时也体现了跨界跨项选材的阶段性成果,而目前正处于上升期的他也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突破。
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透露,冬季项目人才选拔方面,跨界跨项选材取得明显效果。2017年3月的第一期跨界跨项选材,从1100多名田径、技巧、体操、重竞技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中,挑选了300多人充实到冬季项目国家队中。已退役的田径名将张培萌不久前加入国家雪车队,主攻钢架雪车。明星运动员加盟,对增强项目影响力有很大帮助。出现在平昌冬奥会赛场上的中国雪车和钢架雪车队员,也大多从田径转型而来。
中国冬季运动还处于“厚积”阶段。迈出奔向2022年冬奥会的第一步后,正确的选材和培养路径,大赛经验积累与场地设施保障,将成为恶补冬季“冷门”项目、力争实现冬奥突破的敲门砖。相信四年后的北京,中国军团是一场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