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08 02:52

“学院派”最关注艺术和技术

奥斯卡奖获奖影片从来有种浓浓的学院气质,因而有了“学院派”的称呼,但纵观奥斯卡获奖影片,既有《乱世佳人》《泰坦尼克号》《角斗士》和《指环王3》这样的大片,也有《英国病人》《拆弹部队》和《国王的演讲》这样的中等成本制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学院派”影片,因为奥斯卡奖最关注的是艺术和技术。

奥斯卡奖有过很多遗珠。早些时的选片机制遗漏了后来被公认为影史头号佳片的《公民凯恩》,后来又有了闹得沸沸扬扬的“戴维斯事件”,这让奥斯卡奖的公正与平等遭到质疑。为避免遗漏,学院于1957年修补规则,采用“影片资料备忘录”,并允许学院成员补遗,近年再度扩大入围影片数量,尽最大可能避免遗珠。

由此可以看出,奥斯卡奖面前,艺术平等。不管好莱坞片厂是曾经的八大还是现今的六大,小金人花落谁家永远难以预测,这也是奥斯卡颁奖典礼神圣的原因。由于学院成员的专业角度与公众不同,奥斯卡奖时常能够曝出“黑马”,这也是奥斯卡奖的独特魅力。

尽管内在气质文艺,奥斯卡奖的外在气质却非常2B。奥斯卡奖从来采用直播形式,从不苛求形式上的天衣无缝。奥斯卡颁奖晚会编辑斯蒂芬森•坎特尔说“晚会的安排无法成为吸引观众的卖点,你不能把晚会搞得像杰克•帕兰斯在电影里做单臂俯卧撑那样毫无悬念,但是你可以在晚会里加入一系列的笑话,让人感觉整场秀都那么有新意。”奥斯卡晚会进行过程中,即使摄像机对准他们,编辑与主持人依然会一起在后台继续揣摩和修改笑料。此外,嘉宾获奖感言也不受约束,完好体现了美国社会言论自由的宗旨。

对电影艺术一视同仁,采用公平机制和现场开奖的直播形式等特征让奥斯卡带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竞争感,避免了这个电影大奖内在文艺气质给公众产生的刻板印象,让颁奖典礼有着稳固的收视率,真正做到了良性循环。 [详细]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