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二学生了不得,在奥运会当“实习记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04 07:31

3月初,由亚洲足球联合会主办,中国足球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年亚足联U20亚洲杯在深圳宝安体育场落下帷幕。亚足联秘书长温莎·约翰对本次赛事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最成功的亚洲足球赛事之一”。在比赛现场,有一位年轻的身影不停穿梭在球场、媒体采访区和新闻发布会之中,他就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大二学生林炫宇。

“有人说我是中国媒体报道亚足联洲际赛事以来年龄最小的中国记者!”林炫宇这样说。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学一名大二在读学生,林炫宇此前以“体坛新声代”体育综合记者、体育产业研究团队成员的身份参与巴黎奥运会系列报道,并在国家体育总局《新体育》期刊发表文章13篇,入学以来累计获得各类国家级荣誉3项、省市级荣誉8项,校院级奖项20余项。

“每一个男生都会有一个体育启蒙点,而伦敦奥运会就是我的启蒙点。”2012年的夏天,只有7岁的林炫宇观看了伦敦奥运会的比赛转播,自此爱上了体育,尤其酷爱踢足球,会收看《足球之夜》这类的电视体育栏目。当时看到节目里电视记者可以奔走在赛场,与体育明星深度接触,他萌生了“如果成为不了职业运动员,那成为体育记者也不错”的想法。

林炫宇自小便喜欢写作,新闻专业就是一个可以将自己的长处与热爱结合的点。入学不久后,林炫宇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一些体育媒体平台投递个人简历,凭借优秀的文笔和超出同龄人的体育知识储备,林炫宇在一众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体坛新声代”新媒体团队的实习记者。在初次撰写体育产业相关稿件时,林炫宇遇到了定位不清晰、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他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反复琢磨打磨稿件,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在巴黎奥运会前夕,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高效完成了一篇关于美国奥运代表团的文章。凭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能力,他赢得了编辑老师的肯定和信任,并获得了参与巴黎奥运会报道的机会。


(巴黎奥运会期间林炫宇撰写的文章)

 

在巴黎奥运会当实习记者期间,林炫宇主要参与线上人物专访。巴黎与国内时差相差较大,这就需要他不断调整自身作息来与采访的运动员第一时间保持联系。

他报道的体育项目有射箭、曲棍球、花样游泳、铁人三项等,这些是他不太熟悉的领域,需要恶补大量相关赛事报道及体育知识。在报道中国射箭女队教练和运动员时,林炫宇针对每名采访对象查找的相关资料都不少于100篇,内容几乎涵盖他们整个职业发展历程,同时还需了解他们每个人的优势特点、近年来的成绩、背后的故事等等。

但在他看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只有全面认识他们,才可以和他们产生好的对话。”这个过程中,他搜集新闻线索和整合新闻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众多的采访对象中,中国射箭女队的韩国教练权容学让林炫宇印象深刻。在访谈中,林炫宇了解到了权容学教练从韩国带来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以及中国射箭女队的成长故事,这让林炫宇深深感受到了这位韩国教练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中国射箭运动事业的支持。在中国队以2环劣势惜败韩国队时,权容学教练含着泪水说出:“下一届我们必须努力,把金牌拿回来!”,这种不分国界的奥林匹克精神让林炫宇深深动容。

他将这些专访素材整理归纳,发表了《权容学 弦上之梦 射落未来》《中国射箭 生生不息》等文章,并被收录在中国体育界的门户杂志《新体育》上,记录下属于中国射箭的巴黎印记。“我想,对于体育新闻工作者而言,能够记录中国体育的突破与成长,便是最大的幸福。”林炫宇感慨道。

报道亚足联U20亚洲杯的赛事对林炫宇开说,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机遇。在现场报道的20多天时间里,林炫宇陪伴了中国队的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比赛、每一次球队赛后恢复,也见到了自己非常喜爱的球员和一线媒体记者。

谈到自己第一次在混合采访区(运动员走下赛场之后经过的第一个媒体区)的经历,林炫宇用“手足无措”来形容。多位运动员同时走出来,让他拿不准该去采访哪一位。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加,对采访技巧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林炫宇逐渐可以自信、从容地开展采访,准确对接采访对象,问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并得到理想的回应。

U20球队队员和他年纪相仿,共同话题更多,他也更容易问到其他记者没采访到的问题。这次直接学习的机会使他对体育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前辈们的热情鼓励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林炫宇与国足主教练伊万科维奇的合照)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

对于未来,林炫宇有着明晰的目标规划,他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在新闻领域深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脚下的路,往更高的平台迈进。在荆棘和鲜花同在的成长道路上,继续心怀热爱,为未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做好充足准备。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