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位名叫刘易斯-艾伦-里德(Lewis Allan Reed)的年轻人演唱了一首只有三分钟的歌曲《Sunday Morning》,他的乐队在并没有大红大紫的情况下便改写了美国摇滚乐的历史。46年后十月份的一个周日,这位一直行走在狂野边缘的老人悄无声息的离去了,去世前一个小时之内,他甚至还在练习太极拳。他曾写过不少关于死亡的歌,不知道周日早上这一刻终究到来的时候是否如他所想。美国当地的时间10月27日,Lou Reed在纽约去世,享年71岁。
Lou Reed,一个拥有太多赞誉的名字,这个名字的前面可以有很多定语,美国另类摇滚宗师,打口店里的镇店之宝,几代摇滚青年的精神导师....不过定语都是有限制的,伟大的人和事物都不需要定语,头衔也已不再重要,因为整个世界都已经都在他的身后。大卫-鲍伊(David Bowie)曾评价Lou Reed说:“我从来没有听过和他类似的音乐,他对我是一种启示。”
早年生活
1942年3月2日,Lou Reed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犹太家庭,原名叫Lewis Allan Reed。在承认自己犹太血统的同时,Lou Reed说,“我的上帝是摇滚乐,这是一种可以改变你生命的原始力量。我的信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弹吉他。”
Lou Reed从电台节目中自学吉他,中学时期就已经组建了几支乐队,年少的Reed最喜欢的是传统摇滚乐和节奏布鲁斯音乐。1960年,Lou Reed进入Syracuse大学,开始学习新闻,导演和写作。一年之后,Reed开始在WAER主持一档夜间电台节目“Excursions On A Wobbly Rail”,节目的名字来自爵士钢琴家塞西尔-泰勒(Cecil Taylor)的曲子。1964年,Lou Reed大学毕业,获得了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学士学位。在上大学期间,Lou Reed还师从诗人德尔摩尔-施瓦茨(Delmore Schwartz)学习诗歌,Reed将其称作是“自己遇到的第一位伟大的人”。Reed认为是施瓦茨让他接触到了最简练和最美的语言,这无疑对他日后的歌词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地下丝绒乐队的首张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中,《European Son》就是Lou Reed献给施瓦茨的歌曲。1982年,Lou Reed演唱的另外一首《My House》同样是向施瓦茨致敬的曲目。Lou Reed曾经说过,他的目标就是将文学中的精髓带到摇滚乐当中,或者在一张唱片中书写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
1964年,Lou Reed开始在Pickwick唱片公司担任创作人。同年,由他创作的歌曲《The Ostrich》小有名气。在这段时间内,Lou Reed结识了来纽约学习音乐的威尔士音乐人约翰-凯尔(John Cale)。凯尔被Lou Reed早期自己创作的很多作品(包括《Heroin》)打动,两人开始谋划在音乐上的合作。
地下丝绒时期:
在说到Lou Reed的时候,我们无论谈什么都不能不提这张“黄香蕉”(《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所有经常在打口唱片店串门和熟读摇滚圣经的真假摇滚乐迷早已熟知这张唱片的历史地位,它是Lou Reed这块金字招牌发出的第一道灿烂的光芒。暂且不提这张唱片在所有权威摇滚乐杂志上的历史排名(在滚石杂志历史五百大摇滚唱片名列第13),环境音乐大师布莱恩-伊诺(Brian Eno)这句著名的点评可以更好地指出了它该有的历史地位,“虽然在当年这张唱片一共只卖出了大约三万张,但当年每一位买了这张专辑的人都组建了自己的乐队。”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制作为这张唱片赋予了更绚丽的艺术色彩,但Lou Reed独树一帜的创作和演唱方式才是这张名作的根基。滚石杂志对这张专辑给出的评语是“最具预言性的摇滚乐专辑”。
对于国内的乐迷来说,即使很多人喜欢的音乐是重金属或者只听民谣,也都收藏了一张黄香蕉。在打口店还能生存的年代,这张封面醒目的唱片通常会被摆在货架的最上面一排。在西安著名打口店主石侃的新店开业时,他把一排Lou Reed的唱片视作镇店之宝。在还没有Ebay和淘宝代购的年代,这不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还是一个永远留在时光中的经典时刻。关于这张唱片本身,对已经熟悉的人自不用再赘述,如果你还没听过,还等什么呢。
在“黄香蕉”之后,Lou Reed与地下丝绒乐队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分别推出了专辑《White Light/White Heat》,《The Velvet Underground》和《Loaded》,在商业上均反响一般。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地下丝绒乐队重组并举行了欧洲巡演。1996年,地下丝绒正式入选美国摇滚名人堂。在滚石杂志“史上100位最伟大音乐人”的评选中,地下丝绒乐队名列第19位。
地下丝绒作品: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1967)
White Light/White Heat (1968)
The Velvet Underground (1969)
Loaded (1970)
Live at Max's Kansas City (1972)
1969: The Velvet Underground Live (1974)
VU (1985)
Another View (1986)
Live MCMXCIII (1993)
Peel Slowly and See (1995)
Fully Loaded (1997)
Bootleg Series Volume 1: The Quine Tapes (2001)
个人时期:
1970年,在离开地下丝绒乐队之后,Lou Reed来到了父亲的税务会计事务所,担任打字员一职,这份工作能为他带来一周四十美元的收入。一年之后,Lou Reed与RCA公司签订合约,开始在伦敦录制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Lou Reed跟前卫摇滚乐队Yes的成员Steve Howe以及Rick Wakeman一起录制了他的首张同名专辑《Lou Reed》,专辑中主要收录的是一些地下丝绒乐队时期未发行的歌曲。虽然这张专辑被很多流行音乐评论人大加赞赏,但销量依然不佳。在美国公告牌专辑榜中,这张唱片仅名列第189位。
1972年12月,Lou Reed推出了第二张个人专辑《Transformer》,对他来说,这是一张非常重要的唱片。由大卫-鲍伊(David Bowie)和米克-荣森(Mick Ronson)联合制作的这张专辑为Lou Reed赢得了更多乐迷的赞扬,其中的单曲《Walk on the Wild Side》和《Perfect Day》成为了Lou Reed的代表作。制作人大卫-鲍伊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和他类似的音乐,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启示。”无论是在评论界还是在商业上,《Transformer》的成功都是Lou Reed此后的专辑难以跨越的巅峰。
在《Transformer》面世第二年,Lou Reed推出了第三张个人专辑《Berlin》,跟前作相比,这是一张整体风格更统一,氛围相对更阴暗的概念专辑。在这张杰出的唱片中,Lou Reed谈论了家庭暴力、毒瘾、通奸和自杀等严肃的话题。从整张唱片的可听性来说,《Berlin》要比《Transformer》更加出色。对于经历过打口时代的中国乐迷来说,《Berlin》和《Transformer》应该是Lou Reed的唱片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两张。
1974年,Lou Reed发行了第四张个人专辑《Sally Can't Dance》和现场唱片《Rock 'n' Roll Animal》。近几年国内某先锋音乐节就曾“Sally Can't Dance”命名,而收录了地下丝绒乐队作品《Sweet Jane》和《Heroin》的现场大碟《Rock 'n' Roll Animal》后来成为了Lou Reed总销量最高的唱片。在《Transformer》和《Heroin》相继在唱片市场上获得成功之后,Lou Reed在1975年推出了令乐迷们大跌眼镜的纯噪音专辑《Metal Machine Music》,音乐的风格使这张唱片注定只能在唱片市场上遭遇滑铁卢。令人捉摸不透的Lou Reed似乎在故意跟大家打太极,就在《Metal Machine Music》发行的同一年,Lou Reed又发行了一张以柔歌为主的专辑《Coney Island Baby》。
1976年,Lou Reed发行了加入Arista厂牌后的第一张专辑《Rock and Roll Heart》。两年后,Lou Reed又推出了专辑《Street Hassle》和双张现场大碟《Live: Take No Prisoners》,其中,这张现场被普遍认为是Lou最优秀的现场专辑。在七十年代的最后两年,Lou Reed分别与爵士音乐人唐-切瑞(Don Cherry)和吉他手查克-哈默(Chuck Hammer)合作了专辑《The Bells》和《Growing Up in Public》。
1980年,Lou Reed和英国设计师Sylvia Morales结婚,两人在十多年之后离婚。在1982年开始的三年内,Lou Reed分别推出了《The Blue Mask》,《Legendary Hearts》和《New Sensations》三张专辑,其中,《The Blue Mask》被看作是他自70年代之后的最好作品,《Legendary Hearts》则是为了献给当时的妻子Sylvia。此时的Lou Reed已经被更多的乐迷所接受,他在这个时期甚至还成为了本田摩托车的代言人。1986年,Lou推出了一张更为商业化的专辑《Mistrial》,为了宣传这张唱片,他还发行了两首单曲《No Money Down》和《The Original Wrapper》的MV。
1987年,在安迪-沃霍尔意外去世之后,Lou Reed和老搭档John Cale打破隔阂再续前缘,两人为他们昔日的老朋友安迪录制了一张出色的合作专辑《Songs For Drella》。1990年,地下丝绒乐队在沉寂了22年之后首次重组演出。两年之后,Lou Reed发行了第16张专辑《Magic and Loss》。1993年,地下丝绒乐队重组并举办了欧洲巡演。
在九十年代末的几年中,Lou Reed逐渐和艺术家Laurie Anderson走到了一起,两人多次合作录音。直到2008年,这对心灵伴侣才宣布结婚。
2000年和2001年,Lou Reed连续两年以个人身份入围摇滚名人堂提名,但最终都遗憾落榜。进入2000年之后,Lou Reed的演唱专辑很少,只有2000年推出的《Ecstasy》,2003年的《The Raven》以及2011年和Metallica乐队合作的《Lulu》。
除了音乐方面之外,Lou Reed在文学和摄影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他曾和剧作家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合作改编了H.G. Wells的《The Time Machine》,在2003年的专辑《The Raven》中,Lou Reed改编了Edgar Allan Poe的作品《POEtry》。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Lou Reed在纽约时报发表了自己创作的诗歌《Laurie Sadly Listening 》。2003年和2006年,Lou Reed还先后发行了两本摄影书籍《Emotions in Action》和《Lou Reed`s New York》。大约在2000年,Lou Reed迷上了中国传统艺术太极拳。2003年,他将自己的太极拳老师请到了他演唱会的舞台上表演。几年后,Lou Reed低调的来到中国,拜访陈式太极拳的故乡河南温县陈家沟。在陈氏太极拳的演示DVD中,背景音乐也是由Lou Reed创作。据传Lou Reed几年前还曾在北京某著名音乐节上出现,这可能是他离中国乐迷最近的一次,很可惜这次相逢不是在舞台上。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万个人眼里也有一万个Lou Reed。可能你爱的是地下丝绒,可能他最喜欢的是《Perfect Day》,而我只钟情《Berlin》,但显而易见的是,对于Lou Reed我们不能以唱片销量和排行榜成绩这一套去衡量。正如大卫-鲍伊所说,“你听不到和Lou Reed类似的音乐”。如果没有他,我们今天听到的摇滚乐就少了一种表达的方式,Lou Reed是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
Lou Reed个人作品年表:
Lou Reed (1972)
Transformer (1972) 推荐
Berlin (1973) 推荐
Sally Can't Dance (1974)
Rock 'n' Roll Animal (1974)
Metal Machine Music (1975)
Coney Island Baby (1975) 推荐
Rock and Roll Heart (1976)
Street Hassle (1978)
Live: Take No Prisoners (1978)
The Bells (1979)
Growing Up in Public (1980)
The Blue Mask (1982)
Legendary Hearts (1983)
New Sensations (1984)
Mistrial (1986)
New York (1989) 推荐
Songs for Drella (with John Cale) (1990) 推荐
Magic and Loss (1992) 推荐
Set the Twilight Reeling (1996)
Ecstasy (2000)
The Raven (2003)
Hudson River Wind Meditations (2007)
The Stone: Issue Three (with John Zorn and Laurie Anderson) (2008)
The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 (with the Metal Machine Trio) (2008)
Lulu (with Metallica) (2011)
(KFCMAN)
(责编: 大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