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事教育一线工作8年,在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局长岗位上干了12年,在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任上近3年。期间,还兼任民进闵行区委主委、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等民主党派和社会职务,真可谓“复合型”的地方父母官。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嘉定工作近三年来,为深入一线了解嘉定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我已经调研走访了80多所学校、所有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大多数文化体育场所……”。朴实的话语,透露出坚定的志向,“我对嘉定区未来社会事业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关键是要更好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王浩每次赴基层走访前都会做足功课,制定调研主题,他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各级医院用药目录不统一的问题十分突出。“因为居民在社区卫生中心配不到急需的药品,而舍近求远奔赴三级医院或区级医院配药,我为此多次走访调研,听取市民群众就近配药的实际诉求,了解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和医保支付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药品配送途径等利益关系复杂,如果统一医药目录,涉及许多相关方的既得利益,改革到了深水区,需要啃难啃的骨头。”他没有彷徨和犹豫,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为工作的出点和落脚点,找准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推动完善整体制度架构。去年以来,嘉定区以医联体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和三医联动,建成瑞金北院、仁济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嘉定医联体,并率先在医联体内完成药品目录的上下级统一,方便百姓就近配药。
2016年全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被列为医改的第1项,其中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是关键,基本制度就是1+1+1家庭医生制度。他在调研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家庭医生平均要签约1000多名居民,工作量很大,很难顾及到每个签约居民,同时签约居民的健康服务获得感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围绕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两个获得感”问题,他多次召集部门专题研究,力求在制度层面破解这一难题,为家庭医生提供有力支撑,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2017年,嘉定在全市率先建立“3+X”新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和支撑体系等关键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升级,提升签约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提供适宜、综合、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
近年来,嘉定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主动作为、真抓实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19年,嘉定区作为全市唯一的区被评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地区”之一进行通报表扬。2018年,嘉定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在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嘉定公众和员工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
“教育、卫生健康、医疗保障、体育、文化旅游、红十字会……”王浩的工作内容涉及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他总是努力思考着设计、制定、完善、修改相关的制度框架和标准体系,并努力协调着、推进着。他深入基层、低调实干的工作作风,感染了身边的同事们,也为嘉定人民带来了福音。
“嘉定教育能真正走在全市郊区的前列,局部领域能走在全市前列”,是王浩对未来的期许。当前,他正努力推动嘉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品质提升、队伍建设等各方面为教育事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些年他始终关注教育问题,并倾注了大量的热情……
九十年代初,师范院校毕业的王浩,服从组织分配到闵行区一所中学担任地理教师,在这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勤动脑、善积累,也会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我就是从一线教师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走出来的。”他的一点一滴努力,使自己很快成长了起来,从闵行区教育局的普教科长、局长助理提升为分管副局长,直至局长。虽然经历了岗位的变化,但他的初心始终不改,“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他说,这是教育局老领导陈儒俊对他的谆谆教诲,“教育要为孩子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孩子的明天负责”,开启了他对基础教育的认知,促使他在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充分实践,始终保持对教育本质的探究。
“想清楚的事情一定想办法做成功。”这是王浩的处事原则和行动准则。他说,“自己不会急于求成,而是积小胜为大胜,解决重大问题,实现设定目标。”时任区教育局局长的王浩,亲任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一把手工程”全力保障以学生成长档案、教育资金监管和学校办学绩效评估为抓手的信息化重点项目推进。他在抓落实的过程中,通过数据发现了学生参加田径运动会竞技性项目的参与率低的现象,“调查分析后,我发现对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会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学校场地限制、减少运动伤害和学生体质水平降低等制约因素同时存在,需要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于是,在他的协调下,确定了加强学校田径运动会管理的目标和流程。“可能是我的想法引导了校长们,学生健康管理得到了区域内各个中小学的重视,促进了学生体质目标的落实落地,多年后闵行区中小学体质测试水平已居全市前列。”说到此处,他会心一笑,感到由衷欣慰。
他在任期间,闵行教育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典范城区、全国教育改革机制创新典型案例、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试验区,个人荣获教育部首批信息化5个特殊贡献奖之一,主持课题被评为全市20个特等奖之一。
2007年至2017年,王浩担任上海市人大代表,始终关注教育领域,提出“关于配套学校建设标准中增加地下停车库的建议”“关于将室内游泳池列入本市中小学校舍配置标准的建议”等书面意见,市教委还专门下发会办意见,做出了积极回应。结合教育管理工作,他的关注点落在了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他坚持每年分析梳理教育转型发展的瓶颈和短板,通过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力求攻克,及时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我通过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做些事情,做得还不够。”他谦虚地表示。
2013年,王浩担任民进闵行区委主委,注重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基层支部建设,建立支部联动机制,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开展教育扶贫特色项目,形成区域党派工作品牌。作为代表性人士,积极参加民进各项活动,如为嘉定民进会员作“嘉定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辅导报告。“虽然现在我不担任区级组织负责人,只要民进组织需要我,我一定会为组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时,我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的真挚情感。
2018年,作为新当选的上海市政协委员,他在市政协“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打响城市文化品牌”专题会议上作发言。他认为,江南区域文化的诞生地长三角地区,在中国文化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江南文化要立足长三角地区血脉相连、相伴相依的地理来挖掘具有共鸣的文化基因,并将其作为传承、创作、推广的题材和内容,打造基于同城建设的文化朋友圈,擦亮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新品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南文化吸引更多的目光,聚集更大的人气。同时,他也对嘉定文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嘉定文化要彰显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传统文化需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打响城市文化品牌做出独特的贡献。”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是我思考的方向……”他的思考初见成效,嘉定首创县域集成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率先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文化嘉定云”,打造全市首个政企合作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点“我嘉书房”项目。2019年,嘉定以东部地区第一的成绩创建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使群众在基层享受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不畏苦寒,自得其芳。”他就是那个敢想敢做、敢于吃螃蟹的人。
撰稿人:顾冰
上海民进
爱国民主团结求实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