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残疾人自行车运动员李园园,在短视频平台销售家乡的海鲜特产,还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新京报资料图
眼下,正在举行的巴黎奥运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角逐较量,展现竞技体育的精彩。在这场体育盛会“激战”正酣时,在赛场外,退役运动员的出路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长期以来,退役运动员就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明星运动员外,对大部分运动会员而言,离开了领奖台、离开了赛场,荣耀和梦想似乎也远去了。人生进入下一个阶段,如同站在十字路口,他们更需要被看见、鼓励和托举。
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编撰的《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国每年退役的运动员约有3000名。有研究统计,尤其在奥运年后,通常会有40%的运动员宣布退役。退役后他们干什么呢?
可以说,与早年间不时曝出的体操冠军地铁口卖艺、世界冠军卖金牌、全国冠军当搓澡工相比,如今的退役运动员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体教融合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有了更多学习和就业的机会,更有能力实现个人职业转型。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有越来越多的退役运动员在新舞台上展现新作为,开启自己不服输的人生。
据抖音发布的《2024退役运动员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超过2500名退役运动员活跃在抖音,入驻人数同比增长15%。其中80后退役运动员占比最高,其次是90后、00后。他们发布的内容吸引了网友频频追更,视频总分享量同比增长73%,总收藏量同比增长31%。
这些可喜的数字说明,像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有利于挖掘退役运动员的潜在价值,不断拓展退役运动员的就业蓄水池,进一步打开了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型空间。
需看到,退役运动员是社会的人才。他们曾经身怀一技之长,为我们献上一场场精彩的体育赛事,为国家争得荣誉。待到退役后,他们的特长还在、他们拼搏的精神、争先的韧劲没丢。只是,在人生的新赛道,要转型,一些运动员往往面临着具体的问题与困境。
比如,前残疾人自行车运动员李园园,尽管在役的11年里她拿下了46枚奖牌,退役后,她仍时常会被传统眼光定义成“残疾女孩”,面临着就业、还债等非常现实的生存问题。如今,她在短视频平台销售家乡的海鲜特产,还带着其他残疾人退役运动员尝试电商变现,既解决了眼前经济困难,也助力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以往,退役运动员能顺利就业似乎问题就已经解决。其实,如果就业路径没有匹配其自身特长优势,往往意味着一种价值的埋没。
而短视频平台则让更多退役运动员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前乒乓球运动员郭焱退役后开启了丰富的职业尝试,还在短视频平台上教人打球、解说赛事、普及体育知识。八十万网友追更她的短视频和直播,不少来自县城的中老年人成了她的粉丝。当围墙被打破,越来越多人享受到这项国民运动的乐趣。
前花游运动员呙俐,如今是国家游泳队体能教练。同时,她也开始以短视频分享工作和训练日常。这种分享,不仅成为业内跨空间进行训练经验交流的方式,也让这位退役世界冠军成了大家的“云教练”,让更多原本不熟悉花样游泳的网友走近了这个小众运动。
▲短视频平台让更多退役运动员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图/网络视频截图
让体育走进生活,让全民共享运动乐趣,可以说,短视频平台从中搭桥铺路、穿针引线,使更多退役运动员被看见的同时,也拓宽了竞技体育走向民间的道路,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添了把火。
其实,当拳击、体操、游泳、篮球等各种体育项目的退役运动员学会了借助短视频、乐于通过直播传递体育知识,他们就有了更多和外界沟通、公开表达的机会。
他们没有因为退役而让人生失去光环,他们用热爱连接着更大的世界、凝聚起更多人。这份热爱也会由此生长出更多可能性,不断拓展着退役运动员的人生边界,让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赛道上找到新的人生支点,持续奔跑,永不谢幕。
在这个奥运年,聚光灯投向赛场,我们也依然关注着已经退役和即将退役的运动员。他们过去付出的汗水、展现的拼搏风貌,理应为自己挣得一个好前程;即便在退役后,也能为社会、为他人创造更大价值。
说到底,运动员退役后的人生轨迹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根基。由此而言,乐见每位退役运动员都能尽快走出“转轨”的迷茫期。而国家、社会和有责任心的企业也理应创造更多机会,让退役运动员的价值不被埋没,退役不褪色,在人生的另一个赛道,享受同样的精彩。
撰稿 / 流水(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