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历史图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22 03:35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1931年11月7日,糖心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并通过无线电台播发新闻。图为江西瑞金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上发表文章

毛泽东同志在《红色中华》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和以其名义签发的政策文件约200篇。图为1933年9月6日《红色中华》报刊登的毛泽东同志文章《今年的选举》。

红军长征后坚持出版的《红色中华》报

中央红军长征后,瞿秋白领导红中社工作人员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出版《红色中华》报,直到1935年1月停刊。图为经过战火残留下来的1935年1月21日《红色中华》报第264期。

红中社电讯在海外的传播

1935年在苏联出版的《苏维埃中国》第二集上刊载的红中社稿件《毛泽东同志关于日本声明书的谈话》。

陕北瓦窑堡复刊的《红色中华》报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25日,红中社在瓦窑堡恢复新闻文字广播,《红色中华》报同日复刊。图为复刊后的《红色中华》报第241期,刊头沿用瑞金时期钱壮飞书写的美术体由于不知道长征后瞿秋白等同志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仍继续出版《红色中华》报情况,因而复刊号接续长征前在瑞金时出版的期数。

毛泽东到新华社看电讯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时常在夜晚十一二点钟来到新华社,看当天抄收的国内外电讯。图为画家戴泽根据廖承志回忆创作的油画,左为廖承志。

《解放日报》创刊

1941年5月16日出版的《解放日报》创刊号。

开办日语广播节目

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办了日语广播节目。这是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开始。图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日本籍女播音员原清志(左)。

新华社编辑人员在延安窑洞内工作

新华社编辑人员在延安窑洞内工作。

全党办通讯社

194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党办通讯社。5月28日,中央批准《新华社、解放日报暂行管理规则》,规定:新华通讯社及解放日报为中央之机关通讯社与机关报,隶属于中央宣传部,并在重大问题上受中央书记处之直接指挥。

转战陕北的“四大队”

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新华社一部分人员由副总编辑范长江率领组成工作队,糖心生活代号“四大队”,跟随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转战陕北。图为“四大队”转战陕北路线图。

毛泽东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校样。

进驻北平香山

1949年3月,新华社分三批随党中央陆续迁至北平香山。图为香山总社编辑部旧址。

成立驻外分社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新华社在朝鲜前线成立志愿军总分社,全程参与报道,先后有七位烈士牺牲。图为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部分同志合影。

邓小平视察新华社

1978年10月20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新华社,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欢迎。

创办报刊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新华社陆续创办20多种报刊,和之前创刊的《参考消息》一起,形成中国最大的报刊集群。

新华社新闻大厦投入使用

1990年8月20日,新华社新闻大厦竣工投入使用。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兴建的国家重点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到新华社调研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新华社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贺信

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贺信

新华社举办中国—中亚通讯社论坛

2023年5月23日,中国—中亚通讯社论坛在新华社总社举行。论坛作为纳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的多边合作平台,通过《中国—中亚通讯社论坛北京共识》,首次面向中亚国家受众发布《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密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俄文版和视频版智库报告,并宣介了“一带一路”经济信息共享网络。

《红色中华》报创刊

1931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创刊,与红中社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发行量最高时突破四万份。刊头是由首任主笔周以栗题写的。

红中社时期的参考刊物

红中社成立后,编印《无线电材料》(1933年初改名《无线电日讯》)供领导机关参阅,这是今天新华社《参考消息》等参考刊物的前身。图为红中社1933年编印的《无线电日讯》的影印件。

刊登红中社电讯的部分革命根据地报纸

刊登红中社电讯的部分革命根据地报纸。

陕北瓦窑堡《红色中华》报复刊时的旧址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25日,红中社在瓦窑堡恢复新闻文字广播,《红色中华》报同日复刊。图为陕北瓦窑堡《红色中华》报复刊时的旧址。

红中社改名新华社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25日,红中社在瓦窑堡恢复新闻文字广播,《红色中华》报同日复刊。图为陕北瓦窑堡《红色中华》报复刊时的旧址。

延安清凉山上的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编辑部窑洞

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通知,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与新华社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博古兼任新华社社长和解放日报社社长。图为坐落在清凉山上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窑洞。

开创口语广播事业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部广播电台,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图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发射机。

创建英文广播

1944年9月1日,新华社英文广播正式开播。图为新华社副社长兼英播部主任吴文焘(右二)与编辑沈建图(右一)、陈庶(右四)、英籍专家林迈可在工作的窑洞前合影。

延安时期用过的小型收发报机和手摇马达

延安时期用过的小型收发报机和手摇马达。

西柏坡的“小编辑部”

从1948年秋起,中共中央把新华社的一批主要干部集中到西柏坡,成立了总编室(小编辑部),就近接受中央领导同志的指导和训练。图为2006年复建后的西柏坡新华社总编室(小编辑部)旧址。

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手稿。

迁入北平城国会街

1949年9月,新华社从香山迁入北平城国会街26号(现宣武门西大街57号)。从此,新华社总社在这里一直工作至今。

“把地球管起来”

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图为新华社社长吴冷西的回忆。

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新华社国内分社会议全体代表

1956年4月2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新华社国内分社会议全体代表。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1984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三周年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据此,新华社1985年1月2日开设经济信息专线,正式播发综合性经济信息,成为中国经济信息事业的开创者和领航者。

江泽民、李鹏同志与新华社四任社长的合影

198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天安门城楼,与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四任社长吴冷西、朱穆之、曾涛、穆青合影。

新华社发起并举办世界媒体峰会

2009年10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新华社发起并举办的世界媒体峰会。

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85周年的贺信

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85周年的贺信

新华社成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通讯社

2019年1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访问新华社时宣布,新华社成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通讯社。2019年4月12日,国际奥委会向新华社递交的国际通讯社证书。新华社成为30多年来国际奥委会唯一新承认的、第一家非西方的国际通讯社。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