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草编焕新生 融合中西文化走出国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18 00:36

  【解说】簸箕、兔子、满族服饰……一根根“废草”在52岁的韩威壮手中“焕发了新生”,经过他的巧手加工,精致的草编作品甚至走出了国门,远销海外。

  记者近日在韩威壮位于吉林长春的草编博物馆看到了各式各样、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他是吉林省级非遗项目韩式草编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草编技艺“情有独钟”,现已钻研相关技艺30余年。

  韩威壮的祖辈就是传统草编手艺人,最开始制作的是一些生活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品范围有所扩大,开始涉及工艺品和小玩具。而到了韩威壮这一代,则进一步对草编作品进行了改良,着手制作大型动物、天然稚拙画等。

  一次偶然的机会,曾经的香港客人向韩威壮透露,海外友人对中国的草编工艺品很感兴趣,就这样,“深山废草”走出了国门。

  【同期】吉林省级非遗项目韩式草编第四代传承人韩威壮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吧,一个香港客人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多信息,我们就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开发了很多很多草编制品,这样也是谋求更大的的发展吧。

  【解说】博物馆内,记者不仅看到了用乌拉草、树皮、松塔壳制作的天然稚拙画,还看到了很多极具西方特色的圣诞小鹿和圣诞南瓜。

  【同期】吉林省级非遗项目韩式草编第四代传承人韩威壮

  我们每一年都会参加一些国外展会,拜访一些国外客人,听取一些国外客人给我们的建议,把我们的产品不断地更新,更加融入市场的氛围和要求。就是把西方的先进理念,融入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解说】目前,韩威壮的草编工艺品已经出口到了几十个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美国等,年销售额可达500万美金。

  【同期】吉林省级非遗项目韩式草编第四代传承人韩威壮

  现在我们正在跟几大院校都已经开始合作,他们的学生会定期到我们这里参加培训,我们自己也开了一些草编培训班,主要目的是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想传承、延续。

  记者 吕盛楠 孙博妍 长春报道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