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日记】熬夜看球都是时差惹的祸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02 11:19

    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世界杯从来都是半夜、凌晨踢,小组赛一天3场,每场中间隔1个小时,就是8个小时、整个晚上,连续3个星期,谁顶得下来?我在“前方”每天看3场球都看恶心了,在国内熬夜看?那不是享受,而是折磨。
    北京时间0点,是巴西时间下午1点,也远非比赛最佳时间。但南非、巴西皆南半球,冬天中午1点还不太热。1994年美国世界杯,纽约、芝加哥几个东部城市中午太阳下温度高达40多度,踢球的、看球的都怨声载道。
    为什么不晚上7点半、8点黄金时间踢世界杯?
    世界杯从来都是欧洲时间,北京半夜1点,巴西、南非、美国下午1点,皆欧洲下午6点;北京凌晨4点、巴西下午5点那场比赛,则是欧洲黄金时间——晚上10点。中国球迷最难受,巴西、南非、美国球迷很难受,欧洲球迷很享受。没办法,谁让这个世界有时差,谁让欧洲是世界足球中心(欧洲人看NBA、世界拳王争霸赛也和中国人看世界杯一样难受),过去、现在、将来还都将如此。
    坐在科林西安竞技场记者席上也如此,欧洲记者边看比赛边奋笔疾书,南美记者不慌不忙,亚洲记者干脆如球迷般看球——欧洲记者赶着发稿,南美记者完全可回新闻中心慢慢写,而亚洲记者再晚、甚至第二天早晨发稿都来得及。我就是每天早晨先把昨晚的比赛沉淀完,再把最新信息加进去,或写大总结、预测,避开时差,赶在北京时间晚上截稿前发。但欧洲报纸读者早晨看到的是昨晚的比赛,巴西、美国、非洲读者看到的是昨天中午的比赛,而中国读者看到的是前天的比赛。
    我想知道欧洲记者看完比赛有多长时间写稿,就问身边一个欧洲记者,我问他从哪来,没想到他特别不友好地反问了句,你干吗要问?你从哪来……我说了我的问题,哥们说他听不懂我的问题……
    回到新闻中心,突然看到一个人特别像前比利时门将普罗德霍姆,但又完全是记者模样,心想,若是老普,也应该是电视评论员吧,应有很多人注意他?再想,若不是,就问他发稿时间的问题。
    一问,果然不是。他来自爱尔兰,他说巴西下午5点开始的那场比赛结束后,离他们截稿只有45分钟——欧洲记者必须边看边写。
    这让我想起1992年奥运会的一段往事。一个很聪明的同事建议,将《中国体育报》奥运会期间改成晚报,北京早晨8点、当地时间凌晨1点截稿。他设想巴塞罗那晚上7点半黄金时间开始比赛,10点左右结束,有3小时写稿……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西班牙人比赛都晚上9、10点开始(西甲即如此),结束已近12点,只有1个小时写稿时间,当时还是用传真机发稿……。
    都是时差惹的祸。
    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东西趋向统一,科学、文化、时尚、足球……但时差永远统一不了。
    开个玩笑,不为别的,就为中国球迷能晚饭后最舒服地看球,中国也应该申办世界杯。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