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金球颁奖典礼当中,糖心如大家事先预料的一般,金球果然花落莫德里奇之手。
翻过这座山,世界就会听到你的故事!
但这一次的金球评选,在计票过半而宣布莫德里奇领先优势巨大、梅西与C罗很有可能无缘前三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了巨大的争议。在大多数球迷看来,过去十年里统治足坛的绝代双娇,尤其是C罗,去年的表现完全配得上金球奖。
纵然如今尘埃落地,争议依然未能平息。
失败的变革,“金球”与“先生”合并带来的争议
自1956年《法国足球》开始评选金球奖以来,专业性与权威性就一直是金球奖引以为豪的标签,而也正因为如此,它才会被所有的球员视为最具备说服力的个人荣誉奖项。
1991年,国际足联仿效金球奖而设计了国际足球先生这一荣誉,虽然也一直被球员们所期待和向往,但在大多数人眼中,他的重量比起金球奖来说,依然有所不足。
2010年,《法国足球》希望借助国际足联的影响力,让金球奖的名气更上一层楼,而国际足联也需要将这样一个影响力巨大的IP掌握在手中。双方因此达成合作协议,两大奖项正式合并,成为“国际足联金球奖”。
但在合并的第一年里,这一奖项的评选就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2010年的斯内德征服了地球,却没能征服金球
2010赛季,荷兰人斯内德作为绝对的核心主力,与国际米兰一起,勇夺三冠王,而在随后的夏天里,他延续了自己神勇的状态,率领着事先不被人们所看好的荷兰队,斩获了世界杯亚军。可以说,在那一年里,斯内德的表现是现象级的。
但最终,在金球奖的评选当中,斯内德甚至没有进入前三,梅西载誉而归,就此引发了人们对金球奖的质疑和争论。
2013赛季,相似的剧情再度上演,法国人里贝里在拜仁慕尼黑的每一场比赛中都表现得无处不在且无所不能,并为拜仁夺回了失落已久的欧冠奖杯,金球本已收入囊中,但国际足联一番操作,将投票延期,最终让金球落入C罗之手。
这两次极具争议性的操作,让《法国足球》花费半个世纪为金球奖评选建立起的公平性与权威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鉴于此,《法国足球》最终决定与国际足联分道扬镳,“金球”与“先生”于2016年再次各自独立。但没有想到,糖心生活今年的金球奖,竟然又再度引发了如此巨大的争议。
从未改变的权威,改变的只是规则
金球奖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源于其多年以来一直被称道的评选方式:由全球指定的专业媒体足球记者进行投票,选出过去一年当中表现最为出色的球员。
但在2010年,“金球”和“先生”合体之后,评选规则上有了地覆天翻的改变:评选机构是《法国足球》编辑部专家组与FIFA技术发展委员,提名人数参照2009年FIFA世界足球先生评选,入围者缩减为23人。评委阵容也将两大奖项的票仓合并并扩大,并分为三部分,评分所占比均为1/3:来自全球208家媒体的足球记者由《法国足球》统计选票;FIFA旗下208个协会国家队主帅、国家队队长,则由FIFA分别计票。
如此改革,看似避免了各自评选方式尤其是票仓的短板,但实际的操作却出现了难以回避的问题:球员的印象分占比远远超出了事先的预料。而由此也引发了2010年与2013年的巨大争议。
梅西亏欠斯内德,C罗亏欠里贝里
2010年的评选当中,媒体投票,斯内德以7.70%的得票率高举榜首,而梅西仅仅以4.38%排在第四。如果按照过去的金球奖评选规则,那么斯内德将会毫无疑问地成为金球奖的获得者。
但是在国家队主帅投票环节中,梅西得票率为8.55%,而斯内德只有3.79%;国家队队长投票环节中,梅西得票率为9.72%,斯内德为3%。
三项合并梅西完成逆转,获得金球。
2013年也是如此,媒体投票环节,里贝里得分524,C罗得分399,如若按照合并之前的规则,里贝里将会以巨大优势胜出。
但在队长投票中,C罗得分510,里贝里得分289;教练投票,C罗得分456,里贝里得分314。最终在三项合并之后,里贝里错失金球。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在2010年里,“金球”与“先生”没有合并的话,按照过往规则,将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
2010年,世界足球先生梅西,欧洲金球奖斯内德。
2013年,世界足球先生C罗,欧洲金球奖里贝里。
由此可见,金球奖的权威性从来没有改变,只不过国际足联巧妙的利用了规则,分薄了媒体票,淡化了原有金球的影响力,改变了评选的结果。
而这也成为了引发《法国足球》不满、“金球”与“先生”再度分家的导火索。
双骄竞雄,拔高金球标准
但为何在今年的评选结果出来之后,争议声仍未消散呢?
我想,大约是过去十年里,梅西和C罗带给我们的震撼实在是太过于深刻——这两位恐怖的怪物,将“超级球星”的定义,无限拔高到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境地。
C罗梅西包揽了过去十年的金球奖,“地球人”很绝望
不得不承认,从07-08赛季开始,不管是C罗,还是梅西,他们每一年的个人表现,都是足以配得上金球的——常年40、50甚至是91个进球,十年如一日的霸占金球前三,更是在赛场上用多年持续稳定而高光的表现碾压同时代的几乎所有的球员,让星光闪耀的夜空变为两颗光芒万丈的金乌所高悬的白昼。
可以说,过去的十年,就是梅西与C罗交相辉映的十年,球迷在这十年里的足球记忆,也被深深地烙上了梅罗时代的印记。
更重要的是,在新赛季里,梅西和C罗依然保持着稳定与强势。
转会到尤文图斯的C罗,仅仅经过了几场的磨合期之后,就完美融入了球队,13场比赛里贡献了9个进球与5个助攻;而在巴萨看似不温不火的梅西,11场比赛下来,竟然也有着9个进球与6个助攻的恐怖表现。
这两位现役的传奇,依旧在用尽自己所有的倔强,证明着梅罗的辉煌年代仍未完结,他们两人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足球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能够打破梅罗统治的那个人,球迷们自然是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但最后,并非任何惊才绝艳的少年才俊,仅仅比C罗小上半岁、平凡的莫德里奇,却一举包揽世界杯金球、世界足球先生、银裤衩与金球奖,成为了那个命里注定之人,令球迷们感到错愕万分。
新科金球,实至名归
那么,莫德里奇在赛场上的表现,是否真的就那么不具备说服力呢?
或许在专业人士的眼中所看到的,与一般球迷有所不同。由欧足联旗下国家的记者和上赛季32个欧冠主帅投票选出的欧冠最佳位置奖项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场位置上,莫德里奇以347分的巨大优势领先于第二名德布劳内的114分;而前锋位置上的287分的C罗与第二名218分的萨拉赫,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
这固然有位置、对手不同所造成,但也足以说明莫德里奇在专业教练眼中的认可程度。
而世界杯当中,不管是专业评选,还是球迷票选,莫德里奇都是最佳阵容里,克罗地亚唯一的入选者。
可以说,金球奖从来没有丧失过自己所一直追求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包括今年。
在率队取得史无前例的改制后欧冠三连,C罗蝉联金球奖的呼声开始逐渐走高,而世界杯之后,将过去20年里一直在预选赛和小组赛徘徊的克罗地亚带到亚军的莫德里奇,则取代了C罗,成为了专业人士眼中金球奖的最大热门。
在绝代双骄统治的十年后,国际足坛终于拨开云雾见光明
如果不带任何偏见,冷静地旁观,我们就会发现,2018年的莫德里奇,与2010年的斯内德,是何其的相似——金球奖的核心本质,从未改变。
对于专业的体育媒体记者而言,在世界杯大年里,球员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将会大幅增加评选时的权重,这也并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或许在离开了C罗之后,步履蹒跚的皇马与苦苦挣扎的莫德里奇,让人们心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疑虑:在过去一年里,带来胜利的最重要球员,是莫德里奇,还是C罗?
C罗当然配得上2018年度金球奖。他在今年的表现依然是现象级的,无论是带领皇马拿下欧冠三连,还是在世界杯赛场上带领葡萄牙帽子戏法,绝平西班牙,都是世界顶级职业球员的水准。但葡萄牙在世界杯上的过早出局与场外影响个人形象的若干因素,或许成为了C罗今年错失金球的理由。
而世界杯冠军法国队里,一则是核心分散,博格巴、姆巴佩与格里兹曼都表现出色,而与此同时,他们在俱乐部的成绩也都缺乏说服力。
于是,作为欧冠三连的主要功臣之一,皇马中轴线的核心大将,世界杯亚军的场上领袖,综合俱乐部与国家队的表现和成绩,莫德里奇最终还是说服了专业的评委们,自然小压天下豪强一头。
不管是从放羊娃、战争难民到世界巨星的传奇经历,又或者是从俱乐部水货到世界最佳中场,莫德里奇瘦弱的肩膀上,一直诠释这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决心。
或许他的当选,有着世人迫切渴望打破双骄竞雄局面的审美疲劳,但无论如何,他的表现也足以说明,平凡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便能与那些行走于云端的天才们并肩、甚至是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