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待奥运人工消云减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2 18:41

  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盼望8月8日那天有一个好天气时,许多公众把希望寄托在人工消云减雨上。但是,如果那天真碰上恶劣天气,我们是否可以人工消云减雨呢?

  为了进一步从科学的角度,探究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机理,以及奥运开闭幕式期间人影作业的准备情况,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办公室。

  只能影响天气,不能控制天气

  每次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天气问题都成为热点话题,成为社会公众和众多境内外媒体追逐的焦点。

  所谓人工消云减雨,主要是在影响本地的降水云系的上风方进行一定规模的连续催化作业,设法改变自然云的降水状态或过程,抑制云和降水的发展,延缓、减弱降水过程,在局部区域改变降水的再分布。人工消云减雨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前降水、过量播撒和云内引发动力下沉,而实际进行人工消云减雨作业时,一般是上述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

  北京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蔷说:“人工影响天气是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中云的微物理或动力过程施加人工催化影响,使之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这是一项具有较高科学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只能影响天气,不能控制天气。”

  基本处于科学试验的范畴

  4月14日上午,在北京市气象局的一间小会议室内,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和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就有关云降水微物理的观测、识别,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最佳作业时间、作业部位和作业手段等问题进行研讨。自从北京市气象局启动奥运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以来,这只是北京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专注科研的一个小缩影。

  张蔷表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协作,也是一项发展中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科学技术,尚存在许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解决,特别是人工消云减雨作业技术尚属于气象科学前沿,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处于科学试验的范畴,仍需大量科研积累。因此,北京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多次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以科技为支撑,力求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水平和作业效果,检验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效果。

  仅仅是开闭幕式应急保障措施之一

  对于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闭幕式时可能出现降雨的情况,北京奥组委有很多保障措施,人工消云减雨仅仅是应急保障措施之一。

  日前,北京市气象部门在研究与试验的基础上,完成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闭幕式人工减雨作业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正在部署落实有关工作。6~7月,北京市气象部门将继续组织实施空中和地面相结合的人工消云减雨气象保障服务演练试验,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案。

  针对社会公众关注度颇高的作业污染及作业效果等问题,张蔷强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土地沙化和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目前,北京市在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主要为制冷剂液氮和碘化银人工冰核。其中,液氮是由氮气在高压下液化生成,对环境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碘化银颗粒催化后将伴随降水沉降至地面或只有少量的存留于大气。根据北京市对在多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定期采样分析结果显示,水体银离子含量非常低,远低于我国的饮用水安全标准。

  张蔷表示,准确的天气预测预报、云体条件的识别、作业手段的选择、在云体哪个部位作业等都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关键环节。因此,人工消云减雨主要是对小范围且较弱的局地降水系统可以起到一定效果,对于强降水过程、大范围深厚雨层云降水,就目前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和科学水平还不能影响。以趋利避害为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国家之一,今年是我国有组织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50周年。目前广泛开展的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等各种方式人影作业在抗旱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京地区已连续多年遭遇干旱少雨天气,如何有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气象工作的使命。据了解,在北京市政府推动与支持下,北京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在减轻干旱、冰雹造成的损失,缓解水资源短缺,净化大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来源于2008年4月28日《中国气象报》作者:胡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